LVTN-8963_中国传统婚礼习俗研究

luận văn tốt nghiệp

THU DAU MOT UNIVERSITY
TRƯỜNG ĐẠI HỌC THỦ DẦU MỘT
KHOA NGOẠI NGỮ
*************

BÁO CÁO TỐT NGHIỆP

ĐỀ TÀI:
NGHIÊN CỨU VỀ TẬP TỤC HÔN LỄ
TRUYỀN THỐNG CỦA TRUNG QUỐC

Sinh viên thực hiện: Phạm Thị Ô Sa
MSSV: 1722202040221
Lớp: D17TQ05
Chuyên ngành: Ngôn ngữ Trung Quốc
Giảng viên hướng dẫn: ThS. Liêu Nhữ Uy

Bình Dương, tháng 12 năm 2020

2

THU DAU MOT UNIVERSITY
土龙木大学
外语系汉语专业
*************

毕业报告

论文题目:
中国传统婚礼习俗研究

学生姓名:范氏乌沙
学号:1722202040221
班级:D17TQ05
专业:现代汉语
指导老师姓名:廖汝威 硕士

平阳省, 2020 年12 月

i

摘要
本文除了前言,结语和致谢以外,也把研究内容分成四部分。 前言部分说明
本文研究的选题理由、研究历史综述、研究范围与对象、研究方法、科学与实践意
义、报告结构。 第一章主要的内容是简述中国传统婚俗文化。本文指出婚礼的概念
和婚礼的产生,对中国传统婚礼的历史发展进行分析,婚礼的演变过程也是社会发
展与时代进步的标志。第二章的内容氏是中国传统婚礼习俗,包括 “三书,六礼”,
和其他关于,开脸,上头戴髻,铺房,闹洞房,等的习俗。第三章是中国传统婚礼
流程,本文对中国传统婚礼中的三个阶段——婚前礼,正婚礼,婚后礼进行研究,
指出婚礼典礼的特色。最后第四章中国传统婚礼习俗观念。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是指
出中国传统婚礼中的几个观念。包括:父母之命、媒灼之言、门当户对和婚事杂忌一
禁忌观。这是中国传统婚礼习俗的典型观念。笔者进行了中国传统婚礼习俗研究,
系统,全面地介绍传统礼仪,内容与特征。 希望本文有助于帮助读者更理解中国的
特色礼仪,把握它的心理特征。
关键词:中国传统婚礼,婚俗,婚礼,习俗

ii

Abstract
In addition to the foreword, conclusion and acknowledgment, this article also
divides the research content into four parts. The preface explains the reasons for the topic,
research history, research scope and objects, research methods, scientific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nd report structure. The main content of the first chapter is to briefly
describe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arriage culture. This article points out the concept of
wedding and the birth of weddings, and analyzes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weddings. The evolution of weddings is also a sign of social development and the
progress of the times. The content of the second chapter is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wedding
customs, including “three books, six rituals”, and other customs about opening the face,
wearing a bun on the head, making a house, making a bridal chamber, etc. The third
chapter is the proces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wedding. This article studies the three stag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wedding-pre-wedding ceremony, wedding ceremony and post-
marriage ceremony, and points ou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wedding ceremony. The last
chapter four is the concep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wedding customs. The main content of
this part is to point out several concept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weddings. Including:
parental orders, matchmaking words, family pairing and marriage miscellaneous taboos.
This is a typical concep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wedding customs. The author conducted a
research on traditional Chinese wedding customs, systematically and comprehensively
introduced traditional etiquette, content and characteristics. We hope this article will help
readers better understand Chinese etiquette and grasp its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Keywords: Chinese traditional wedding, wedding custom, wedding, custom

iii

目录

摘要
前言
……………………………………………………………….. 1
1.选题理由
………………………………………………………… 1
2.研究历史综述
…………………………………………………….. 2
3.研究范围与对象
…………………………………………………… 3
4.研究方法
………………………………………………………… 3
5.科学与实践意义
…………………………………………………… 4
6.报告结构
………………………………………………………… 4
第一章 简述中国传统婚俗文化
…………………………………………… 5
1.1 婚礼概念
………………………………………………………. 5
1.2 婚礼的产生
…………………………………………………….. 6
1.3 中国传统婚礼习俗的演变 ………………………………………….. 8
1.3.1
秦汉时期的婚礼习俗
…………………………………………… 8
1.3.2 唐宋时期的婚礼习俗 ………………………………………….. 8
第二章 中国传统婚礼礼仪习俗
…………………………………………… 9
2.1 三书
………………………………………………………….. 9
2.2 六礼
………………………………………………………….. 9
2.3 其他习俗礼仪
………………………………………………….. 13
第三章 中国传统婚礼流程
……………………………………………… 17
3.1 婚前礼
……………………………………………………….. 17
3.2 正婚礼
……………………………………………………….. 18
3.3 婚后礼
……………………………………………………….. 20
第四章 中国传统婚礼习俗观念
………………………………………….. 22
4.1 父母之命
……………………………………………………… 22

iv

4.2 媒妁之言
……………………………………………………… 23
4.3 门当户对
……………………………………………………… 25
4.4 婚事杂忌
……………………………………………………… 26
结语
………………………………………………………………. 28
致谢
………………………………………………………………. 29
参考资料
…………………………………………………………… 30
附录
………………………………………………………………. 31

1

前言
1. 选题理由
中国是历史上最古老的国家之一。中华五千年的历史孕育出了异彩纷呈的民
俗文化。其中,不得不提到中国传统的婚礼,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礼仪,中国自古
以来即十分重视婚俗礼仪。至今仍被中国人保存下来。
婚礼被认为是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所以婚姻在中国被称为 “终身大事”。
是中国几千年来最重要的礼节之一。婚礼是夫妻二人结成夫妻关系的礼仪,但是,两
个人走到一起,不仅靠“爱情”的因素。因为古代人认为婚姻的目的对于维持家庭
关系,因此婚姻是家庭的共同事务,而不是孩子的私事。所以在每个传统婚礼中大
家都非常重视“门当户对”
[1]并足够地进行“三书六礼”
[2]。
几乎在每一种社会文化中都有举办婚礼的习俗。不同国家或地区,会有不同
民族的婚礼。它不仅体现了一定时代的社会生活面貌,婚礼还体现一个民族的文化
内涵和伦理价值。真可以说是传统婚礼包含自己文化和特色。在中国,特别是中国
古代,所有婚礼程序均按照中国习俗进行,婚礼也以相当严格和传统的方式准备和
进行,并世代相传。从今起,这不仅表明对起源的尊重,而且保留了中国传统婚礼
的精华。
然而,在朝代兴衰,生产发展中,很多民俗退出了人们的生活。婚礼习俗也
如此,现今人们不会追求传统,不再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3]。如果,现在我
们想再看这道个风景,只能从传统婚俗文书中阅读。
本文以中国传统婚礼俗习俗出发进行研究,本研究主要增进对传统婚俗的了
解,从而提高自己的汉语表达能力,同时也希望现代人能够充分重视传统婚礼习俗
的价值文化,笔者认为除了学习运用之外,文化的分享也非常重要。还有希望本研
究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份好处的资料。希望可以为大学者研究中国传统婚礼习俗提供
借鉴。
2. 研究历史综述

[1] “门当户对”指男女双方家族的社会政治地位和经济状况不相上下
[2]“三书六礼”是旧时汉族婚礼习俗礼仪。“三书”指在婚礼的过程中所用的文书,包括聘书、礼书
和迎书。“六礼”是指婚礼的过程。“六礼”包括: 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亲迎。
[3]媒妁是指婚姻介绍者。这俗语指儿女婚姻须由父母作主,并经媒人介绍。
http://xh.5156edu.com/html5/225075.html

2

在越南,关于仔细分析和研究中国传统婚礼习俗的问题就没有什么资料。学
家们经常重新编译中国作家的研究作品。研究有关中国文化的内容,但是这些内容
只介绍了中国文化的独特,对与中国传统仪式和传统婚礼有关的内容未进行仔细研
究。
经过搜索过程,我终于找到了与中国婚姻有关的资料——Nguyễn Thùy Vân
作者的《Hôn nhân và gia đình thời kì cổ đại ở Trung Quốc》
[4] 。作者已把中国古代婚
姻和家庭特征进行简单概括,介绍和评论。作者指出:“Thời kỳ cổ đại ở Trung Quốc
là thời kỳ trước khi hình thành nên 3 triều đại (Hạ, Thương, Chu). Trong thời kỳ này, xã
hội và con người vẫn còn rất lạc hậu.Chế độ hôn nhân và gia đình chủ yếu có hai đặc điểm
là hôn nhân bầy đàn theo huyết thống và hôn nhân biết mẹ không biết cha (tức là kiểu hôn
nhân chung chồng)”。通过指出了关于婚姻和家庭的古老传说和神话,以证明他她的
观点和认定。继续作者的研究内容,笔者以更具体和系统地研究了中国传统婚礼的
特点。
在中国,许多学者对古代的婚礼礼仪,婚礼的程序都进行研究。曲彦斌在
《中国婚礼仪式史略》
[5]一文中,主要描述了古代的婚礼程序,指出“纵观古来婚
礼,其过程的基本仪式主要由铺房、迎娶、下轿利市、拜堂、喜宴、坐帐、撒帐、
合髻、合晋又闹房、拜舅姑、回门等项构成。诸项基本仪式的出现、变异,亦从不
同侧面印证了中国婚礼的历史概貌”。
刘昌安、温勤能研究了古代婚姻“六礼”
[6]的具体程序,即纳采、问名、纳
吉、纳征、请期、亲迎等。他们认为“六礼”包含着一种社会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的整合问题,婚姻的缔结既是社会的需要,联系两个(两宗两姓)血缘家族的纽带,
传宗接代,继往开来,又是一种文化的需要,即个体在社会中信仰、精神的体现。
从以上相关文献看,中国学家在中国传统婚礼研究时,非常重视理论和概念
研究。学家们主要介绍了婚礼中各种仪式和相关民俗问题的产生,延续和发展。但
是,这些研究大多自成体系,他们缺少个人判断和分析,难以让人对婚礼仪式研究
状况有一个整体性的把握。

[4] Nguyễn Thùy Vân, Hôn nhân và gia đình thời kỳ cổ đại ở Trung Quốc, tạp chí nghiên cứu văn hóa, 2011
[5] 曲彦斌《国婚礼仪式史略》,民俗研究,2000
[6] 刘昌安,温勤能. 婚姻“六礼”的文化内涵. 汉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

3

如上所述,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
[7]之一。中国传统婚礼习俗的研究主题
赢得中国学者的关心。通过以上的研究,笔者对中国婚礼的生产,“三书六礼”礼
仪,婚礼程序以及个人见解进行了研究。此外,我还研究相关婚礼礼仪: 父母之命、
媒灼之言、门当户对和婚事杂忌一禁忌观的典型观念。
3. 研究范围与研究对象
基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喜爱与珍视,笔者从中国传统婚礼习俗出发,借助文
献材的研究,优美的婚礼图片和自己的意见等进行分析。本文主要研究了礼仪习俗,
婚礼流程从订婚、迎亲、正婚的全部繁琐步骤,以此来表现中国人重礼仪 ,文化的
特点通过对中国传统婚礼习俗的研究,将其中关联到传统的礼仪与特色并提供自己
的意见。
4. 研究方法
本文运用一些研究方法,进行研究中国传统婚礼习俗,为了更有效,更准确
地研究中国传统婚礼礼仪和流程。通过描写中国婚俗的各步骤,有助于读者有一个
更全面的看法,更理解中国几千年来非常特色的礼节。
本论文采取了一下研究方法:
4.1 文献研究法 (查找文献法)
文献研究法是本文不可缺少的研究方法。为了进行研究中国传统婚礼习俗,
为了全面和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笔者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它的
作用是: 帮助确定研究课题是中国传统婚礼习俗研究,形成关于研究婚礼礼仪的一
般印象,有助于完成研究。
4.2 描写和解释相结合的方法
描写方法给予叙述婚礼的内容与程序,通过收集资料,笔者的理解和验证,
并解释出来。描写和解释相结合是本研究中是必不可少的,它不仅是对各种理论,
概念的一般叙述,而且更多的是解释各作家的论证。它有助于定向地提出问题,描
述关联研究内容。

[7] 世界史的性质.《全球通史》

4

5. 科学与实践意义
5.1 科学意义
大家都非常关心中国传统婚礼习俗研究这个题材,不仅是中国人,而且越南
人也有研究。因为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已创造了
灿烂的文化。中国文化是一种悠久和特色的文化,它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以往至今,保留传统习俗跟饮水思源差不多。保留这些习俗,就相当于在传承中华
5000 年中不断演变的历史。不少研究者都为了以上的原因而进行研究。笔者也如此,
本研究有助于显示了中国传统婚礼的发展历史,习俗,流程等的内容。
5.2 实践意义
研究结果将帮助读者对中国传统婚礼习俗有更多的兴趣,还有更准确,更具
体地了解这种悠久的文化。因为积累与中国传统婚礼习俗有关的知识,会帮助读者
将其应用到相关的研究文章,研究论文和报告。
此外,掌握与中国文化有关的知识对于电影制作者和年轻喜欢角色扮演
[8]来
说,将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它有助于正确地扮装出来。
作者希望该研究论文能为越南有关中国传统婚礼习俗研究的数据做出贡献。
6. 报告结构
本文除前言,结论以外,总共分四章,根据研究目的来建设合适的结构。具体布置
如下:
第一章 简述中国传统婚俗文化
第二章 中国传统婚礼礼仪习俗
第三章 中国传统婚礼流程
第四章 中国传统婚礼习俗观念

[8] Cosplay

5

第一章 简述中国传统婚俗文化
所谓婚礼,在古代的时候被称为“昏礼”,即黄昏时刻所举行的礼仪和庆典。
因为古代婚礼一般选在黄昏。婚礼是夫妻二人结成夫妻关系的礼仪,是中国几千年
来最重要的礼节之一。
1.1 婚礼概念
婚礼
[9]是一种宗教仪式或法律公证仪式,其意义在于获取社会的承认和祝福,
防止重婚,帮助新婚夫妇适应新的社会角色和要求,准备承担社会责任。
婚礼,当代文化人类学者定义为:“婚姻开端的社会方法”
[10]。这是就男女确
立婚姻关系需举行被社会认定的仪式而言的。从社会史角度看,婚礼和其它社会现
象一样,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随着社会的变迁和婚姻形态的增替,它也在
不断地演变,婚礼概念的內涵也因之而异 。
笔者以为婚礼是证明男女俩成熟过程的一种形式,经过爱情,它肯定了社会
已承认了他们的爱情。婚姻是统一两个人之间的爱情与责任。爱是一种主动的给予
和承担,当他们是真感情的话,会自然地想去“负责”。
中国人认为结婚是一个人的“终身大事”
[11]非常重要,而决定了个人的辈子,
决定你以后幸福还是不幸福,因此结婚规则是按照传统进行。由于中国封建和儒教
的长期影响,中国人的婚礼也受到许多仪式的限制。中国人民非常看重礼仪,在每
一个传统婚姻中,都必须“门当户对”并实行“三书,六礼”。
中国人的婚礼习俗具有独特,特色和吸引人的特征,有助于丰富化中华文化。
中国婚礼的习俗从古至今一直都在变化,但总是营造出庄重,热闹,幸福和幸运的
氛围。

[9]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A9%9A%E7%A4%BC/40443?fr=kg_qa
[10] C.恩伯、M.恩伯:《文化的变异一现代文化人类学通论》,林杉杉译,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 年
版,第280 页
[11] 指关系一辈子的事情,一般多指婚姻

6

1.2 婚礼的产生
郭兴文在《中国传统婚姻风俗》
[12]说:“婚姻风俗的起源从文化人类学角度来
看,人类婚姻风俗的起源,发展和演变,是一种由性本能向性文化发展,由自然属
性向社会属性演变的过程。”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智力的进化,于是
男女两性之间出现了“禁忌”风俗。首先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性关系被禁止,即由
血缘群婚过渡到等级群婚。接着兄弟姐妹血亲相奸的性关系又逐步出现禁忌,于是
便由族内群婚向族外群婚发展,氏族内禁止一切血缘亲属之间的性关系。
儒家主张“严男女之大防”
[13],强调贞节观念等。如《礼记.曲礼》
[14]说:
“男女不杂坐,不同椸枷,不同巾栉,不亲授。叔嫂不通问。诸母不漱裳。外言不
入与梱,内言不出于梱。女子许嫁,缨非有大,故不如其门。姑姊妹女子子已嫁而
反,兄弟弗与同席而坐,弗与同器而食。”这各种各样的性禁忌反映了古代人对性
的认识,从而影响到婚姻夫妻生活,成为夫妻性生活的准则。因此,研究中国古代
婚姻形态和婚姻风俗
[15],不能不不注意到这方面的影响。
从“男女有别”到“夫妇有别”的伦理道德观念的基础是性别意识,其本质
内涵是“性禁忌”。这个问题通过贞节风俗观念来看就更为明显。不必怀疑,古代
婚姻贞节观是“性禁忌”的直接产物,并且在婚俗发展中影响深远广泛。“性禁忌”
不仅直接导致婚姻形态和婚姻风俗的多层次发展变化,而且还间接导致一系列婚姻
风俗的产生。由于古代社会重视“男女之别”,严于“男女之大防”,所以异性之
间的社交根本谈不上,连互相见面说话一下都不容易,那么,男女两性之间的婚姻
缔结只能靠中间人的说合,于是,便产生了长久而稳固的媒妁风俗。故古代婚姻
“六礼”程序中有很重要一道程序就是“问名”。由性禁忌的范围逐步扩大和禁忌
的严密化,才使人类婚姻逐步向比较稳固的一夫一妻制过渡。当然人类婚姻发展是
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必怀疑的是:性禁忌不仅是婚俗起源的源头,而且伴随着整个社
会文化的发展,成为婚俗发展的重要内容。
从以上的内容可指出婚礼是婚姻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是在鬼神观
念的基础上形成了祖先崇拜的历史条件下,是在人类的社会联系、社会关系和文化
生活有了一定发展的历史条件下,是在长期稳定的建立家庭的婚姻关系出现的历史

[12] 郭兴文,中国传统婚姻风俗》,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
[13] 《礼记.曲礼》
[14] 《礼记.曲礼》,第二十一章
[15] Nguyễn Thùy Vân, Hôn nhân và gia đình thời kỳ cổ đại ở Trung Quốc, tạp chí nghiên cứu văn hóa, 2011

7

条件下的产物。而这一切社会、文化、心理现象的出现,当是人类进入“一夫一妻
制”
[16]时代的事,至少也是产生在原始社会的对偶婚制的晚期。婚礼的产生、延续
与婚礼的社会功能是分不开的。举行了祭祖先、神灵和取得了社会认可的婚礼之后,
婚姻关系就公开化了。这样也就产生了一种心理效应:使男女当事人感受到一种强
大的社会约束力,后来聘娶婚的财礼等经济利益关系又强化了这一约束力。它使得
婚姻关系变得较为稳定。
1.3 中国传统婚礼习俗的演变
中国传统婚礼一般是汉式婚礼,源自周朝,周代是礼仪的集大成时代。在历
朝历代都有所变化,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形成一套完整的婚姻礼仪。《仪
礼》中有详细规制,整套仪式合为“六礼”。六礼婚制作从此为华夏传统婚礼的模
板。
1.3.1 秦汉时期的婚礼习俗
纳征在先秦
[17]时则用俪皮作为礼物,并且这些礼物是有一定的数量。杜佑与
郑樵二人对纳征时用俪皮作为礼物给出了较为合理的解释:“上古人食禽兽之肉,
而衣其皮毛”
[18]。在先秦时期纳征这一礼节,用俪皮等作为主要的礼物,实际上是
反映了狩猎对于上古时代的人们的重要性,以兽皮为贵是上古人的观念。所以男子
向女子求婚时,送上一定数量的鹿皮便被看做是最好的礼物。
在周代之前,人们认为婚礼是幽阴之礼,所以在婚礼上并不演奏音乐,也没
有宾客祝贺环节。“婚礼不用乐,幽阴之义也。婚礼不贺,人之序也。”《礼记.郊
特牲》
[19]这一情况在秦汉时期有所改观,秦汉时期热衷享乐,婚礼比周朝时候热闹
了许多。到汉朝,中国历史上首次以政令的形式对婚礼不贺的否定,从此婚姻相贺
便逐渐转播下来。

[16] 一男一女结为夫妻的婚姻形式
[17] 秦汉(公元前221 年-公元220 年)
[18] 郑樵,《通志》卷四十四,中华书局,1987 年版,第 588 页
[19] 郊特牲,《礼记》,中国孔子网

8

1.3.2 唐宋时期的婚礼习俗
在唐宋
[20]时期,无论是在社会文化方面,还是政治制度方面,都发生了很多
变化。虽然唐宋时期婚礼习俗在基本形制上依然按照古六礼程序,但是相对有一些
简化,迎合了社会变革和统治者需要。
从唐代人们的实际婚礼来看,其中的不少习俗既承袭了六礼的内容,又吸收了
不少北方少数民族的婚姻文化。东方传奇在《唐朝婚礼策划定制》
[21]指出唐朝时新
增加的婚俗,主要有催妆、铺房、障车、下婿、坐鞍、青庐拜堂、躝新妇迹、弄新
妇、拜舅姑等构成。这些婚俗的出现、变异,从不同方面印证着唐朝婚礼的历史总
结。
到了宋代,则进行了相应的演变。比如在唐朝时期的通婚书,到了宋代演变
为帖子。聘礼随着贫富之差而有不同。富贵者要用三金
[22]:即金钏、金镯、金帔坠。
无力提供“三金”者,以银器镀金礼物代替。唐朝的聘礼种类约十种而宋代的聘礼
则多达几十种,这既是唐宋时期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表现,也反映了普通大众财富
观念的加强。
由于开放的社会环境和民族融合的影响,唐朝的婚礼习俗受到了北方少数民
族婚礼习俗的影响,带有一些少数民族的风格,而这一风格在宋代也有所继承。唐
朝的门阀制婚姻盛行,人们的观念比较严重,

[20] 唐宋主要包括三个阶段:唐朝、五代十国、南北宋
[21] 东方传奇,《唐朝婚礼策划定制》,2020
[22] https://zhuanlan.zhihu.com/p/88996430

9

第二章 中国传统婚礼礼仪习俗
婚姻在中国古代被认为“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
[23]”的
头等大事。所以传统的婚姻礼仪
[24]是中国民俗礼仪中最隆重最热烈的礼仪之一
2.1 三书
按照中国传统的礼法,三书
[25]是中国传统嫁娶的礼仪,包括聘书,礼书和迎
亲书。后世在谈论婚嫁时,常常把六礼和三书一起搭配沿用,三书分别是“聘书”
“礼书”“迎书”。“三书”的作用应是古人为保障婚姻所立的有效文字记录,但
“三书”并非周制婚礼。
“聘书”——订亲之书,是男女双方正式缔结婚约,在订婚时交换
“礼书”——礼物清单,当中详列礼物种类及数量,过大礼时交换
“迎书”——迎娶新娘之书,结婚当日接新娘过门时用。
2.2 六礼
[26] 传统的婚姻礼仪从周朝开始形成完整的“六礼”。尽管不同的地区,不同的
历史阶段对“六礼”有所变化,但大致都在这六礼”范围之中 。
这“六礼”是: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2.2.1 纳采
“纳采”是六礼之首,纳采是男方请媒人向女方提亲,表达与对方缔结婚姻
的请求。 传统中的婚姻是办理婚姻,青年男女对自己的婚事没有自主权,到了当婚
的年龄,男方家长便请媒人向物色好的女方家提亲。纳采要带礼物, 纳采礼物用
“雁”。
《仪礼.士昏礼》
[27]“昏礼有六,五礼用雁,纳采、问名、纳吉、请期、亲迎
是也。”用“雁”的理由是《仪礼.士昏礼》者认为“用雁为贽者,取其顺阴阳往来
者”

[23] 《礼记.昏义》
[24] 曲彦斌《国婚礼仪式史略》,民俗研究,2000
[25] 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8%89%E4%B9%A6
[26] 刘昌安 ,温勤能. 婚姻“六礼”的文化内涵. 汉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

10

纳采:后人称“纳采”为合婚,有人也称之为说媒,先是男方请媒人前往女
方家中并说明男方的求婚的意愿,问明待宇闺中的女子的年龄和属相,找一个卜卦
算命的术士来进行八字合婚。
2.2.2 问名
如果女方收下了男方的聘礼,就表示同意这门婚事。 于是就要实施第二步程
序——问名。 问名,就是请媒人交换男女双方姓名,生辰,籍贯,三代的名号与官
职。 也就是互相通报“年庚八字”。 问名之后,男女双方要交换“八字”
[28]( 又
叫四柱,即是指人出生的年、月、日、时) 。
古代六礼中的“问名”
[29]相当于近代“订婚”,俗称“大定”、“小定”、
或者是“换龙凤帖”——即互换庚帖,主要形式是男女双方交换正式年庚,而互换
庚帖的效力相当于现在订婚的证书,但有所不同的是除了男女生辰八字之外,还要
将男女双方的三代以及主婚人的姓名、荣衔、籍贯、住址等。
这种“八字”是写在——张红纸上,上面写男女双方的出生年月日时如:
男XX 乾造OO 年OO 月OO 日O 时建生
女XX 坤造OO 年OO 月OO 日O 时瑞生
这一阶段,双方家长可以通过某种方式去“相看”。即看对方模样。 但男女
当事人不准相见。
从表面看来这似乎是为男女双方婚事负责,但实际上是要看一看男女双方的
家族历史。并没有对将要结婚的青年男女本身有过多重视。这样看来俗语所说的:
“门当户对”的意义就更加明显了。
问名也要送礼物。 “六札”简化后,“纳采”和“问名”就同时进行。
2.2.3 纳吉
这是第三步程序,也就是纳取吉利之意。中国传统的婚姻以“父母之命,媒
灼之言”为依据。

[27] 《仪礼.士昏礼》是中国关于婚礼的最早记载。《仪礼.士昏礼》记载一套完整的婚姻礼节
[28] 邵伟华,四柱预测例题剖析,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
[29] 秋水风水大师,中国古代结婚择日注意事项,2019

11

“纳吉”
[30]在古代又被称作为卜吉,就是到宗庙向祖先问卜,问卜之后决定
此桩婚事是否合适,后来“纳吉”这一礼节就逐渐演变成了“小聘”。所谓小聘就
是指男方送给女方的订婚礼物,较为普遍的是女子平时所用的衣服和首饰等,如发
簪、耳环、指环之类的物品,有的送一些衣服或者是布帛,以及小量的钱财。男方
逢年过节都要向女方家送礼,并且要向女方提供四季衣物。所以,不少地方把这种
“帖子”称之为“龙风帖”
[31],类似今天的“结婚证”。
女方一旦接受男方的“纳吉”礼品,就应该返赠男方帽子、鞋和笔墨纸砚等
用品,这样婚妁中纳吉礼节完成。
2..2.4 纳征
纳征也称“纳成”,就是男方向女方家里送彩礼。只有此项仪式完成后男方
才可娶女方。所以,中国传统婚姻被称之“买卖婚姻”。
纳征,可以是一次,也可以是两次。 如果是两次,就叫小定礼和大定礼。
这是进入婚姻阶段的重要标志。 当男方去女方家送礼时,必须选择偶数的吉日,由
媒人(多数是女性)和男方父母,亲威(主要是男方的姑妈),携带聘礼去相亲
[32]。
旧时的纳征相当于现在的送聘礼。送礼时间,一般定于新娘过门的前一天。
“纳征”古代人称之为“纳币”,周朝则将其定义为“入币”,并且对嫁娶
入币的物品以及数量都做了明确的规定,按《周礼.地官.媒氏》所载:“凡嫁子 娶
妻,入币纯帛,无过五两。”周代还没有使用金属充当货币,当时只用用布帛作为
交换的等价物,我们称之为“币帛”,又叫做“缁帛”
以后,对“纳征”、“纳币”这一礼节进行了通俗的定义,称其为“了财”、
“聘礼”,或“过大礼”。就是男方依照当时双方论婚时所商议、确定的财帛、礼
饼、衣服、布帛、首饰等物,按照原来商量确定后的结果,在男方迎娶新娘之前几
天如数的将这些物品经过华丽的装扮并伴有仪仗送至女方家中。像礼饼这样的食物,
女方在接受以后,必须将其分赠给亲朋好友和邻居,以此来告知大家女儿出嫁的吉
日已经确定了,现在我国台湾地区所用的订婚礼饼,实际上就是对古代这一礼节的
继承和延续。

[30]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5%AD%E7%A4%BC
[31] 旧时中国婚俗之一。男女双方说定亲事后,择定吉日换帖。帖用印有龙凤图案的红纸,写上姓名、
门弟和生辰八字等,换贴后,婚姻关系即成立。故俗称龙凤帖。( 依据百度 )
[32] 土默特右旗志,土默特旗志编委会,第二十五编民俗语言,第一章 人生礼仪,2009

12

2.2.5 请期
古时请期是口头进行,后来发展展为口头,书面皆可。如世族大家或小康的
耕读之家,大多是书面形式进行,女家同意办喜事日子之后,各方准备工作就开始
进行。男方向女方过礼,女方向男方过嫁妆。
这一礼节在近代也被称为“催妆”。所谓请期就是男方选定迎娶新娘的黄道
吉日,并且将这个日期告知女家。等到迎娶的那一天由男方派出仪仗队,轿夫抬着
迎娶花轿,迎亲的人要乘坐车,到女方家中迎娶新娘。乐工在鼓吹作乐,而迎亲的
人则要再三的催促新娘化妆,尽快上轿,但是新娘却要故意的拖延时间,之后才是
整妆出门,新娘登舆上轿的时间必须是吉日良辰,以符合大喜之义。请期就是男方
选择结婚的吉日良辰,由媒人告知女家,征求意见,相当于近代的“下日子”,
“送日子”。古时请期用雁,后世用各种礼品。 民间一般选双月双日,如二月二,
六月六。
2.2.6 亲迎
亲迎,就是迎娶,这是婚姻的最后一道程序。这礼仪十分复杂,从古至今其
名称也在变化。古人特别重视婚礼,所以男子必须亲自去到女方家中对新娘以礼相
迎,所以叫做“亲迎”。后来历经演变,在不同时期、不同地方风俗中新郎也有不
亲自去往女方家的,虽然不是亲自前往但是这一礼节仍被称为“亲迎”。男子不亲
自前往女方家中迎娶新娘实在有些违背“重婚礼”的本意了。在古时候婚礼是在黄
昏的时候举行的,所以亲迎这一礼节必须在黄昏以后,甚至是在深夜。至于为什么
要在黄昏的时候举办婚礼,史书上并没有明确的解释。

13

2.3 其他礼仪习俗
[33] 从迎娶到闹房,其间仪札丰富多彩:
2.3.1 开脸
以两条坚韧的细线,双手使线呈两角交叉状,紧贴出嫁女子的脸部,然后一
弛一张,拔除脸面之汗毛,使脸部光彩明净。
2.3.2 上头戴髻
俗称“上盖头”。出嫁女开脸后,举行“上头戴程”的加冠礼。在正厅中央
天公炉的下面放一扁平竹篓,然后让女儿面向外坐在一把专用的椅子上,这象征女
方即将离开娘家。女家请一个儿女双全“好命人”给新娘梳好头,插上象征女子成
年的发容,再穿上绣有风龙图案和彩饰的衣冠,象征吉祥富贵。这种衣冠开始为贵
族所独有,后来不分贵贱,适用于一般女子,不过因贫富有所增减。穿礼服后,戴
上“盖头”
[34],向神佛祖先祭拜。然后,向父母敬上一杯茶,父母喝完之后,祭拜
天公和诸神佛。
2.3.3 铺房
男家选择好时辰,有的在迎亲前一天,安放好新人用的床铺,有的女家派人
到男家共同铺房。称之为“安床”。其一切用品都是新的,屋内打扫干净,大门和
房门都贴上结婚对联,门帽上还要挂一块长条红布,上面绣有吉祥词语
[35]。
2.3.4 吃姐妹饭
女子出嫁就要脱离生身父母,从此兄弟姐妹离别,到新的环境中去。 所以,
出嫁前姐妹之间依依不舍,特别举行一次惜别宴,称之为“吃姐妹饭”。兄弟姐妹
在席间说些吉利话,祝福新人婚姻美满。
吃完姐妹饭,女方进入最后一次化妆打扮。穿上风衣戴上风冠,然后戴上
“盖头”,回到闺房,静候男家亲迎。
2.3.5 迎亲

[33] 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8%AD%E5%9B%BD%E4%BC%A0%E7%BB%9F%E5%
A9%9A%E7%A4%BC/5881327
[34] 盖头,中国婚礼饰物。旧时汉族婚礼中,新娘头上都会蒙着一块别致的大红绸缎,被称为红盖头,
这块盖头要入洞房时由新郎揭开。(依据百度)
[35] 百年好合,夫唱妇随,永结同心,白头相守,白头偕老

14

男女双方家庭忙着杀猪宰羊,准备筵宴,请好厨师,候相,伴娘,轿夫,乐
队,账房及其它帮办婚事的勤杂人员。这些人在迎娶前一天到事主家开始工作,做
好迎亲摆宴的准备。传统婚礼一般是女家早晨准备出嫁酒,男家中午摆喜筵。
一切准备就绪后,男家鸣炮奏乐,发轿迎亲。媒人先导,接着是新郎,伴娘,
花轿
[36],乐队,礼盒队。女家在花轿到来之前,准备好喜筵,等候迎亲花轿。
花轿一到女家,奏乐鸣炮
[37]。女家不是立即迎进门来,而是将门紧闭,或是
用発拦起来,这叫栏门。这时,栏门到一定时间,男方迎亲人向门内丢一些钱,门
即大开。
进门后,男方向女方家送上礼品,这些礼品都象征吉庆之意,女家设筵款待
男方客人。迎亲队伍将要到达男家时,男家要鸣炮奏乐相迎。花轿停在新郎家的堂
屋门前,伴娘上前掀起桥帘,将新娘換扶下来,侯相上前赞礼,宾客们向新郎,新
娘身上撒花,一般是红,黄各色纸屑礼花。
2.3.6 拜堂
[38] 新娘到男家后,要举行的一个重要仪式就是拜堂。这项仪式从唐代开始流行,
俗称“拜天地”,一般是三拜,包括:一拜天地,二拜高堂,三是夫妻对拜。
2.3.7 婚宴
拜堂之后便是婚宴。新娘在新房落座,不再出来。新郎则要走出来接待宾客。
如在宾馆,酒楼宴宾,夫妻双双都要出来会见宾客,并向宾客敬酒。
婚宴要按来客的尊卑长幼排定座位,称之为“请客”或“清客”。排座位的
原则是“上尊下卑,右尊左卑”
[39],客人技其长幼和身份,地位,从高到低排列座
次。

[36] 花轿,也叫喜轿,是传统中式婚礼上使用的特殊轿子。一般装饰华丽,以红色来显示喜庆吉利,
因此俗称大红花轿。(依据百度)
[37] 中国人喜欢放鞭炮来增加喜庆气氛。可以驱邪。在传统的中式婚礼上,放鞭炮是必不可少的项目,
用来表达人们的喜悦心情,同时也因为中国人认为放鞭炮可以驱邪。
[38]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8%AD%E5%9B%BD%E4%BC%A0%E7%BB%9F%E5%A9%9A
%E7%A4%BC/5881327
[39] 传统婚俗之——拜堂喜宴篇,西宁结婚网

15

主席摆在堂屋正中,新娘的伯父,父亲,叔父坐上首右边席位,新郎的父亲,
舅父坐上首左边席位作陪。其余按尊卑长幼对号人座。有的在新房中,请新娘的母
亲坐首位,新郎的母亲或舅母作陪。堂屋其他席位来宾可自由人座。
座位排定之后,侯相(负责接引宾客)宣布奏乐,鸣炮开宴,新郎要先到首
席敬酒。
婚宴结束,新娘家的“上亲”(伯父,父亲,叔父),先退堂休息,吃些茶
点,由男方尊长陪着交谈。
来客临走时,有的还送红包及衣料,鞋林等礼物。男家所有体面的人物都要
将来客送到门口,还要鸣炮,以示敬重。
2.3.8 闹房
这是传统婚礼中普遍流行的一个环节,各地都有闹洞房的习俗。诸如:坐帐,
亦称坐福。新郎新娘双双坐在洞房的床上或炕沿上。新郎将自己的左衣襟
[40]压在新
娘的右衣襟上,表示男人应压倒女人一头。这当然是男女不平等的表现,现在一般
不再沿袭了。
撒帐,这是新娘人洞房后,把喜果(红枣,花生,桂圆、莲子)
[41]撒向新娘怀中,
撒向合欢床上,甚至撒向洞房的每个角落,其意是“早生贵子”,男孩女孩 “搭着
生”。
周代以前,结婚仪式并不热闹。《礼记.郊特牲》
[42]云:“婚礼不用乐,幽阴
之义也。婚礼不贺,人之序也”。闹洞房
[43],汉代开始流行。现在,城,乡的婚礼
仍有这样的习俗。闹洞房除了逗乐之外,也是为了增加新婚的欢乐气氛,驱除冷清
之感,因而有的地方,亦称“暖房”。旧时,男女结合多是经人介绍,相互不熟悉,
闹洞房能够让他们丢掉怯生之感,还可使新人同亲友熟识起来,增进感情,显示家
庭宾朋满座,兴旺发达。

[40] 指古代交领或衣下掩裳际处,后亦指上衣的前幅或衣领、袖口。
[41] 中国古典流传下来的传统习俗,红枣(早)、花生(生)、桂圆(贵)、莲子(子)四种东西联系在一起,
取其谐音,寓意早生贵子、多子多福的意思。
[42]《礼记.郊特牲》,中国孔子网
[43] http://wdxxm.com/17928.html

16

闹洞房进行到一定时候,新郎领着新娘“作揖认亲”。凡是男家的尊长,都
要在侯相的赞礼声中一个个进来让新郎新娘拜见,而且要赏一个红包给新娘作见面
礼,此称“作揖包封”。同时,长者要拱手回个“半礼”。
闹洞房有“三天不分大小”之说,就是新郎新娘乃至新人父母往往被他人或
晚華取笑捉弄,被捉弄取笑者不能生气,以免破坏新婚的喜庆气氛。当然,闹洞房,
也不能闹得太出格,闹得太久,以免影响新人休息,尤其不可粗俗起供,引发不文
明事端。用洞房应该如民间所说:“闹喜闹喜,越闹越喜”。
2.3.9 回门
[44] 洞房花烛夜之后,婚札就算完成了。不过,在古代婚后还有不少礼仪,其中
回门就是一项。所谓“回门”,古称“归宁”,即新婚之后的第二天或第三天,新
郎随新娘一道回娘家省亲。新郎带着果品,或外粘砂糖和芝麻的糯米饼。新郎到达
岳父母家的当天,要分别赠送岳祖父母、岳父母、舅子、姨妹与侄辈的红包,钱多
少随每人身份不同而定。岳父家也要大宴宾客,席间,新娘引新郎拜见亲友,从最
年长,最尊贵者开始。被拜见者或点头,或起座相換,或还半礼,同时,要赏新郎
一个红包。
新娘回娘家一般是上午出发,赶到吃午饭,当天晚上回到婆家。不过也有的
新娘在回门时住上几天的。 回来时由新郎的弟弟或妹妹来接。女家让女儿带回“米
糕”(用糯米饭加砂糖上面插美人蕉花)和“桃”(桃形的面饼),还带着“领路
鸡”和根叶齐全的“甘蔗”两根 和适量橘子,香蕉,果子。 所带“领路鸡”是一
公一母的小维鸡,回家后绝不能养大杀了吃,要让它生蛋繁殖。“甘蔗”要留一部
分栽种,以便繁殖,象征以后子孙繁茂。

[44] 土默特右旗志,土默特旗志编委会,第二十五编 民俗 语言 ,第一章 人生礼仪,2009

17

第三章 中国传统婚礼流程
中国传统婚礼习俗历经千年演变与传承,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必不可少的一项
内容。虽然现代婚礼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对传统婚礼习俗做了简化,但是依然有一些
传承下来的习俗,仍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中国古代传统婚嫁习俗多以周代婚礼为原
型演变而来,以汉式婚礼为主,一般分为婚前礼、正婚礼、婚后礼三个阶段。现在
来分析一下中国传统婚礼流程。
3.1 婚前礼
[45] 在传统婚礼流程中,婚前礼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男女双方互相交换八字,
交换庚帖,请人批八字,如果八字没有相冲之象,则进行“纳亲”。所谓纳亲,就
是指男女双方有成亲意向,互相接纳。这个时候,男方就需要向女方下聘礼与婚书。
下聘礼的时间也有规定,一般是婚前 15 到20 天,男方会选择一个黄道吉日前来女
方家求婚,这是所有婚礼的必经环节。主要内容包括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
期、亲迎
[46] 3.1.1 纳采
即说媒之义,是婚嫁的第一步。在双方门当户对的前提下,男方父母遣媒提
亲,并携带礼物。
3.1.2 问名
自周代起,男家请媒始问询女子的出生月曰及名字,以雁为贽见之礼。后问
名范围演变为除询问涉及名字、生辰八字以外,还包括门第、职位、家产、品貌、
年龄。
3.1.3 纳吉
或称“过文定”。得吉卜后,男家告知女家可继续议婚,并请媒妁携吉雁前
往女方家正式提亲,并交换聘书,这也就相当于后世的订婚。聘书为古代婚礼“三
书”
[47]的第一书,为订亲之书,男女双方正式缔结婚约。
3.1.4 纳征

[45] 王一前,中国传 统婚礼习俗的演变,延安大学,2015
[46]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5%AD%E7%A4%BC
[47] 三书分别是“聘书”“礼书”“迎书”

18

或称“过大礼”为六礼的关键,相当于现今的下聘礼。远古纳征多用鸟兽作
聘礼,至上古时聘礼用全鹿,周代时期用五两彩丝和一对鹿皮为礼,之后演变愈加
奢华,历代变迁,据地域不同也有差异。
3.1.5 请期
或称“提日子”。即由男家经占得结婚吉日,婚期吉日择双月双日,寓意好
事成双。之后,由男家备礼请媒妁通知女家,请求女家同意迎娶婚期,古俗请期之
礼亦用吉雁。
3.1.6 亲迎
后代又称“迎亲”即至婚期,男方携“三书”中最后一书的迎书,新婿亲自
到女家接新娘过门。亲迎之礼也需媒妁在前导引。实则为正婚礼的第一步。
3.2 正婚礼
[48] 在婚礼的流程中,正婚礼是最关键的一环。正婚礼是指男女双方成婚当天的
礼仪。在正婚礼中,一般是新郎祭祖之后去女方家接新娘,途中配有乐队奏乐,与
此同时新娘于闺中梳洗打扮,穿上婚服,盖上红盖头,静候新郎; 待新郎到达新娘
家,新郎新娘双双跪拜新娘父母,然后新娘会由姐姐或其他女性亲朋搀扶至花轿中;
到达新郎家之后,新郎家的女眷打开轿门请出新娘,新娘迈过火盆,一对新人牵着
红绸带一同走进堂前; 之后就是拜堂环节,在亲朋的簇拥下,新郎新娘在堂前拜天
地。首先拜天地,其次拜父母,之后夫妻对拜,新人在鼓乐齐鸣中步入洞房。整个
正婚礼至此礼毕,然后新郎会陪着亲朋喝喜酒,新娘则一人坐到新房中。
中国古代传统 正婚礼习俗内容
[49]包括:亲迎、下花轿、交拜礼、合卺礼、解
缨结发、闹洞房等。
3.2.1 亲迎
与六礼中最后一礼相同,新婿穿婚服、戴红花、骑马至女家用花轿迎娶新娘,
途中喜队奏乐,路人贺喜。
3.2.2 下花轿
[50]

[48] 土默特右旗志,土默特旗志编委会,第二十五编 民俗 语言 ,第一章 人生礼仪,2009
[49] 李辰,中国传统婚姻习俗,科技致富向导,2014

19

传统婚礼新娘下轿三步走
第一步,三箭定乾坤:新娘站在花轿前,面对乘坐的花轿连续射天煞、 地煞、
轿煞三箭,以驱除路上经过沾染的晦气。
第二步,新娘下轿:两个全福喜娘搀扶怀抱花瓶的新娘着下轿,跨过新 郎大
门口备好的放在捶布石上马鞍,鞍上放一串制钱,新娘 前脚迈人门槛,后脚未落下
时,立即由全福人把马鞍撤掉,寓“烈女不嫁二夫,好马不配双鞍”
[51]之意。
第三步,跨火盆:新郎家二门口备一个火盆,新娘要跨过火盆,寓意之后新
婚夫妇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之后,新人往家走,并向新娘身上抛撒各种五谷杂粮,
有辟邪之意。
3.2.3 交拜礼
是古代婚礼中新婚夫妇共同祭奠神灵、祖先的仪式,后延展到感恩、尊敬父
母之意。交拜礼宋朝才出现,主要流程为新娘、新郎参拜天地、父母最后及夫妻对
拜。
“拜天地” 仪式,古代的基本礼仪为:男女相拜,女子先一拜,男子拜女子
一拜,女子又一拜,盖由男子以再拜为礼,女子以四拜为礼故也。古代没有男女交
拜之礼,交拜之礼始于宋朝
[52] 3.2.4 合卺礼
汉族婚俗之一,源于周代。指新郎新娘共饮,后演变为“交杯酒”。有同饮
酒、换杯饮、牵线饮三种形式,寓“同甘共苦”之意。
3.2.5 解缨结发
指新郎解下新娘头上许婚之缨,之后剪下新一缕头发,并剪下自己的一缕,
用解下的红缨结节,新娘打开錦囊,新郎将结发放入,新郎新娘共同将锦囊线绳 拉
紧。寓“白头老,永结同心”之意。
3.2.6 闹洞房

[50]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5%AD%E7%A4%BC
[51] 烈女不嫁二夫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贞烈的妇女不嫁第二个丈夫。
[52] 北京秉季婚道教育科技研究院,中国传统婚俗研究,2017

Đánh giá post

Để lại một bình luận

Email của bạn sẽ không được hiển thị công khai. Các trường bắt buộc được đánh dấu *